会展企业的业务新机会在哪里,双碳和AI是真香还是真难?

 

会展企业能帮城市盘活会展资产吗?

展陈搭建内卷的方向是哪个?

博华展览发力运用AI制作视频,

这个要不要学?

从UFI CEO贺庭凯的一篇博文展望龙年会展业趋势(上)。

2023年岁末,现任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执行总经理/首席执行官贺庭凯发表了题为“5 Trends to watch in 2024(2024年值得关注的5个趋势)”的博文。

文中他谈到了自己对未来12至18个月的全球行业发展趋势的看法,分为五个简洁的主题:

  1. Focus, focus, focus on the changing customers(聚焦、聚焦、聚焦不断变化的客户)

  2. Climate crisis regulations(气候危机法规)

  3. AI is here, and it is a gamechanger(人工智能已经到来,它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4. Reinforcing our identity(强化我们的身份)

  5. Industry consolidation and new players(行业整合和新参与者)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五点在中国市场体现为怎样的表征?又会给业者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这是本文想要在龙年跟大家做的一些交流。

整合资源,盘活资产

第一点相信所有会展从业者在过去的一年里感知都特别明显。

客户希望更高的ROI,手头更紧了,要求更高了,一言以蔽之,要求就是更高、更快、更强。谁的会和展能给企业和与会者带来更好的回报,谁的服务给甲方带来更大的附加值切中痛点,谁能帮场馆提升利用率,谁就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里难免要谈到从去年刮起的减少ZF主导办会办展之风。

其实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早在2014年就有《关于省部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举办展会清理规范的通知》(国清组函〔2014〕123号),2015年04月1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指出“严格规范各级ZF办展行为,减少财政出资和行政参与,逐步加大ZF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建立ZF办展退出机制。”

之后几年,各地ZF也陆续退出了一部分会展活动。

去年江苏省财政厅印发了《江苏省省级展会项目支出预算标准(试行)》,《标准》明确再次举办的展会活动,项目预算原则上不得高于上一届。标准中还对大家广为诟病的安保费提出了一个控制额:2元/平方米/天,颇有借鉴意义。

如果结合江苏的要求,去看浙江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的实施情况,根据天眼查可查询的杭州市商务局关于数贸会采购金额来看,2021年花了4996.84万元,第二届花了4962.92万元,呈下降趋势,切实符合国家文件的要求。

图片来自网络。

业内同行近期也口口相传领导人们对ZF办会办展的指示要求,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财政趋紧,在ZF主导型活动中继续“大撒币”的行为可能越来越少。财政的绩效评估和考核乃至整个审计流程只会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再加上财政拨付的滞后性、前期可能的垫资,将来没几把刷子,可能真的吃不了这口饭。

但是这对有资源有团队和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反而是利好,也是整个市场大浪淘沙、去伪存精的过程。

对会展活动进行投资,对ZF来说是一个短平快的投资。财政投资讲究有保有压,通过财政投入招揽可以大幅带动城市经济和配套建设、产业投资的项目依旧具有拉动效应显著、大帐算得过来、回报周期短的特点。

除此以外,宏观层面广大会展企业的业务机会还在哪里呢?

我认为在帮助城市盘活会展资产这个新课题上。

去年我在西南省份的两个地级市看了两个盘活城市会展存量资产的项目。

当地的ZF领导都有迫切盘活资产、帮财政减负的意愿,这时候业者通过顶层设计和科学的规划,调动各种资源,利用信息优势以及市场化的手段解决问题,就能赚到钱。

这时候对会展的人要求就不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是要跳出会展站在月球看地球,有点类似文旅行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味道。

如果要做市场上已有的题材,到底是按照传统模式炒冷饭,还是创新办会办展模式重新定位?

市面上有同样题材不可怕,可怕的往往是定位重叠,思路重复。

双碳目标

国际展览业协会(UFI)首席执行官贺庭凯在谈到第二点的时候,特别把欧美这两年流行的DE&I理念同气候危机法规联系了起来。

DE&I是Diversity(多元化)、Equity(公平)和Inclusion(包容)的缩写。

在美国,拜登ZF的气候行动计划就强调了DE&I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例如确保气候政策制定过程的包容性、帮助弱势群体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欧盟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促进气候变化领域的DE&I。

从中国现状来看,还是要结合国家的双碳目标来思考整个会展业的未来。

过年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浙江万里学院王进老师的《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与碳中和管理》一书,强烈建议大家学习一下,有助于为将来可能的行业监管未雨绸缪做好相应的规划。

去年12月22日,中国展览馆协会在成都举办了一个非常有内容的“绿色展览有效实践交流会”。

会上分别来自展馆、中外主办方的4家企业做了相关的分享,有链博会通过绿电交易实现碳中和,英富曼集团、上海博华正在共同实施的“绿色展台计划”。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绿色会展从早年的ZF主导型展会带头已经慢慢实现了向商业展览会的推进。“绿色展台计划”更是提出了2025、2027、2030年的三个时间节点,这为广大展览展示企业在今后的五年中如何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

将来的会展展陈行业如何内卷,可能这就是一个确定的方向。

人工智能

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已经很热,会展BEN在近期也多次探讨,但是我认为龙年应该是业者可以在行业里看到一些重度垂直应用的年份

从笔者的观察来看,首先AI的底座---大模型,应该是大厂乃至整个国家的战略,和云服务、大数据等数字基建一样,会展企业投不起,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更多的是扮演用户的角色。

如果你的企业在过去的一年中,员工广泛使用AI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那恭喜你,你已经赶上了绝大多数UFI会员的水平。

根据UFI定期发布的全球展览业晴雨表对比可以发现,在2023年年中发布的第31版中仍有13%的调查对象表示没有使用AI或者对行业没有影响,而到了今年1月发布的第32版中,100%的调查对象都使用了生成式AI在自己工作从营销到研发的各个领域。

图为UFI2023年年中发布的第31版全球展览业晴雨表有关AI的调研结果。

图为UFI2024年年初发布的第32版全球展览业晴雨表有关AI的调研结果。

因此使用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个多少的问题。

去年我在一个蓝色光标等知名大公司参加的公关行业聚会时发现,几乎国内各大头部公关公司都声称自己在AI领域已经针对行业场景进行了大量投入,推出了自己的细分行业AI,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以及客户体验。

蓝色光标是知行合一的。去年4月13日,蓝色光标就宣布将“全面、无限期”停止创意设计、文案撰写、方案撰写和短期雇员相关外包支出。

而如果我们去看看蓝标的客户群体,基本就是中国顶流,所以对我来说,蓝标投入做一个细分行业的AI,既投得起,也匹配。

那么问题又来了,会展业的垂直AI会在哪里?

下面一则新闻可能让大家看到一些端倪。

2月22日,魔珐科技与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魔珐科技将发挥AIGC全栈技术领先优势,借助魔珐有言、有光等AIGC产品,全面赋能博华在酒店、餐饮、制药、家具、加工包装等国内外知名展会的线上线下应用场景,双方将强强联合,共建会展行业全场景AIGC应用标杆案例,推动会展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双方合作的点具体在哪里呢?

博华将利用魔珐科技的AI来高效率、低门槛、规模化的生产展会所需的海量高质量3D视频,提升客户体验。

OpenAI的Sora根据提示词生成的短视频的截图。提示词是:无人机航拍一场自行车比赛,运动员是一群不同的动物(A bicycle race on ocean with different animals as athletes riding the bicycles with drone camera view)。

众所周知,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会展活动的传播进入新阶段,而主办方的内容生产能力一直是传统主办的痛点

通过AI批量、快速、低成本地生产内容,应该是广大主办方喜闻乐见的工具性服务。

除了魔珐科技之外,近期笔者也在不同企业的调研中看到了不少对行业即将产生巨大影响的AI,由于商业机密的原因,请大家静候这些硬核科技年内的发布。

作者:郑路逸,会展BEN专栏作家。 
 
 
 
 

会展BEN

 

 

 

 

 

 

 

 

 

第三届会展场馆论坛将于3月27-29日在苏州举办

蒙特利尔会展局盯上了卫生间,会展活动的赞助还可以这么做?什么样的赞助最好卖?

专访31会议万涛:CEIDIC为何选在莫干山开?31这几年在干什么?

学术会议壁报有哪些样式?主办方非常需要你这个技能

腾讯音乐只给歌手一万元制作舞台,这钱都不够做效果图,但竟然做成了

 

 

 

 

 

 

 

 

 

 

 

 

 

 

 

联系我们

 

 


 
隗    玮
手机:135 2164 2668
邮箱:weiwei@topexpo.cc

扫描二维码加入

会展BEN交流群

 
 会展BEN公众号已开通留言评论功能,欢迎来撩...